热烈祝贺韩达旅游平台正式上线!


首页  >  济州特别自治道
济州特别自治道
查看更多图片

济州特别自治道

濟州特別自治道(韓語:제주특별자치도/濟州特別自治道 Jeju teukbyeol jachido,濟州語:제주특벨ᄌᆞ치도),簡稱濟州道,是大韓民國西南部的島嶼地方行政區,由濟州島及其附屬島嶼組成,總面積1847.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0萬。濟州道行政區域分2個市,首府是濟州市。

濟州道是韓國最大的旅遊度假勝地。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2007年入選聯合國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名錄[3]。濟州道交通便利,從首爾乘飛機只需1個小時就可到達濟州道。以濟州機場起點,乘車可在一個小時內到達道內任何地方

濟州道的職業球隊主要是K聯賽濟州聯。濟州世界盃競技場是2002年世界盃的比賽場館之一,並曾主辦2014年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


歷史

濟州島古時被稱為「瀛洲」。據《高麗史·地理志》記載,濟州島有高、梁、夫三姓開闢神話,但具

...[展开介绍]

濟州特別自治道(韓語:제주특별자치도/濟州特別自治道 Jeju teukbyeol jachido,濟州語:제주특벨ᄌᆞ치도),簡稱濟州道,是大韓民國西南部的島嶼地方行政區,由濟州島及其附屬島嶼組成,總面積1847.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0萬。濟州道行政區域分2個市,首府是濟州市。

濟州道是韓國最大的旅遊度假勝地。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2007年入選聯合國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名錄[3]。濟州道交通便利,從首爾乘飛機只需1個小時就可到達濟州道。以濟州機場起點,乘車可在一個小時內到達道內任何地方

濟州道的職業球隊主要是K聯賽濟州聯。濟州世界盃競技場是2002年世界盃的比賽場館之一,並曾主辦2014年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


歷史

濟州島古時被稱為「瀛洲」。據《高麗史·地理志》記載,濟州島有高、梁、夫三姓開闢神話,但具體準確的年代不得而知。新羅時期,濟州島高乙那後孫高厚的三個兄弟來新羅朝拜,被新羅君主封為「星主」、「王子」、「都內」,並賜國號「耽羅」。公元498年(東城王20年),濟州島被百濟控制。661年(新羅文武王元年),濟州島又重新隸屬於新羅。高麗肅宗時期,濟州島成為高麗的耽羅郡,並曾一度為元朝的牧馬場。1295年耽羅開始被稱為濟州。元朝末期,高麗恭愍王實行叛元政策,驅逐元朝在濟州的勢力。島上的牧胡三千餘人起兵反抗,恭愍王派遣崔瑩等人鎮壓,平定了牧胡之亂。1404年取代高麗的朝鮮朝廷下令廢除星主,1406年置濟州牧使。1416年(朝鮮太宗16年),朝鮮王朝在濟州設立濟州牧、耽義縣、大靜縣,實行3邑制。1864年(高宗元年),濟州島被劃歸全羅道觀察史管轄,1894年改縣為郡,設立濟州、大靜、耽義郡,由牧使管理。1905年(高宗42年),朝鮮王朝被廢除濟州島牧使制,設立郡守進行管理。1915年日佔時期,濟州島開始實行島制,行政區域的名稱改為濟州島。1946年8月,濟州島被從全羅南道分離出來,升格為道。1948年4月3日,發生了濟州四·三事件,是韓國現代史上人命受害慘重僅次於韓戰的悲劇性事件。1955年9月,濟州邑被升格為濟州市。1981年,西歸邑合併中文面後升格為西歸浦市。目前,濟州道下設2市,市下共有31洞、7邑、5面。


地理

濟州島是由第三紀末開始的許多次大陸架火山運動形成的火山島。以漢拏山為中心的火山體形成於第四紀。火山口噴出的玄武岩岩漿從山的東西兩側流向海岸,部分地區形成平坦的熔岩平原。濟州島大部分地表覆蓋着玄武岩、黑色火山岩、石英和由熔岩風化形成的火山灰。濟州道全境因此均勻分佈着熔岩窟。濟州道分佈着400餘個大部分高度在100米左右的子火山。這些子火山幾乎都是漢拿山火山噴髮結束後的後火山作用形成的,在濟州道被稱為「凹勒姆」。

濟州島漢拏山

濟州道位於朝鮮半島最南端,距木浦146.4公里,距釜山271.9公里,由本島濟州島以及周邊的牛島、飛揚島、加波島、馬羅島等附屬島嶼組成,面積1847.2平方公里,人口超55萬。濟州島大致輪廓呈橢圓形,東西長73公里,南北寬31公里。位於濟州島中心的漢拏山是韓國最高的山峰有無數條河流從漢拿山放射狀流下,但大部分的河流都是只有在下雨時才有水的季節河,大的河流都是流向漢拏山的南北兩側。

濟州島海岸線簡單、缺少曲折,而且峭壁聳立,因此天然的良港很少。濟州島的潮差與韓國南海岸相似,比東海岸大,但比西海岸小。濟州島周邊分佈有60餘座大小島嶼,其中飛揚島、牛島、上楸子島、下楸子島、橫干島、秋浦島、加波島和馬羅島8個島嶼為有人島,其它為無人島




[收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