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韓語:경기도/京畿道 Gyeonggido)是韓國的一個行政道和韓國人口最多的地方自治團體,首府是水原市,京畿道環繞着韓國首都首爾和仁川廣域市,總面積10,175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00萬,北隔着三八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東為江原特別自治道,南與忠清北道和忠清南道接壤,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隔海而望。
傳說公元前18年溫祚王在河南地區建立百濟都城慰禮城。三國時期,京畿地區是百濟、高句麗和新羅激烈爭奪之地。高麗時期,「京畿」的名稱開始被正式使用。朝鮮王朝時期京畿道是朝鮮八道之一。朝鮮日佔時期,「京城府」被編入京畿道。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京城府改名首爾,與京畿道分離。1981年,仁川升級為直轄市與京畿道分離。
京畿道是韓國首都圈的一部分,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很早就成為韓國最大的工業地帶。肥沃的漢江平
...[展开介绍]京畿道(韓語:경기도/京畿道 Gyeonggido)是韓國的一個行政道和韓國人口最多的地方自治團體,首府是水原市,京畿道環繞着韓國首都首爾和仁川廣域市,總面積10,175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00萬,北隔着三八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東為江原特別自治道,南與忠清北道和忠清南道接壤,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隔海而望。
傳說公元前18年溫祚王在河南地區建立百濟都城慰禮城。三國時期,京畿地區是百濟、高句麗和新羅激烈爭奪之地。高麗時期,「京畿」的名稱開始被正式使用。朝鮮王朝時期京畿道是朝鮮八道之一。朝鮮日佔時期,「京城府」被編入京畿道。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京城府改名首爾,與京畿道分離。1981年,仁川升級為直轄市與京畿道分離。
京畿道是韓國首都圈的一部分,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很早就成為韓國最大的工業地帶。肥沃的漢江平原自古以來以出產京畿米而聞名。京畿道在歷史上長期以來屬於首都地區,留有眾多歷史遺址。水原華城、南漢山城、朝鮮王陵等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
漣川郡全谷里舊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市渼沙洞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驪州市欣岩里青銅器時代遺蹟等史前遺蹟表明早期人類在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在京畿道地區生活。公元前2世紀左右,京畿道北部曾建有辰國,後成為馬韓領地。在馬韓54個部落國家中有10餘個小國分佈在京畿地區。在傳說公元前18年溫祚王從高句麗卒本扶餘出逃在河南地區建立百濟都城慰禮城之前,京畿道地區是個重要的要塞。三國時期,這一地區成為百濟、高句麗和新羅的爭奪之地。5世紀中葉,漢江流域被高句麗吞併,553年(真興王14年)成為新羅的領地。新羅統一三國後,統一新羅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州,京畿道地區被稱為漢山州。後三國時期,京畿道地區成為後百濟的勢力範圍。
京畿監營圖
公元940年(高麗太祖23年),京畿道地區改稱廣州,後於公元995年(成宗14年)高麗實施10道制時被劃入關內道。1018年(顯宗9年),高麗將開京周圍的六赤縣和七畿縣兩個縣合併,稱其「京畿」。1069年(文宗23年),京畿從楊廣、交州、西海道劃歸了39個縣並增加了13個縣,擴充到共52個縣。1106年(睿宗元年),高麗改為五道兩界制時,京畿道改名為「楊廣道」。1390年(恭讓王2年),楊廣道、交州道、西海道合併後被分為「京畿左道」和「京畿右道」。
1413年(太宗13年)朝鮮王朝實施八道制後,京畿左、右兩道合併為「京畿道」。1895年朝鮮改為23府制時,京畿道被分為漢城府、仁川府和開城府。此年實行13道制時,又恢復了原來京畿道的名稱。1910年,漢城府改名為「京城府」,被編入京畿道。1930年實施「邑面制」時,京畿道分為3府、20郡、2個邑。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朝鮮半島開始南北分治。位於三八線以南的黃海道延白郡和甕津郡的大部分地區被編入京畿道,而位於三八線以北的漣川郡、開豐郡、長湍郡和抱川郡的一部分地區則在北方的控制之下。美國軍政廳臨時託管朝鮮半島南部。1946年,京城府改名首爾,並與京畿道分離。1949年,韓國實行「地方自治制度」,改府為市。水原邑改為水原市;水原郡改為華城郡;安養面升為安養邑。1981年7月1日,仁川升級為直轄市與京畿道分離。目前,京畿道由28個市和3個郡構成。
地理
京畿道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東經126°到127°之間、北緯36°到38°之間,環繞着韓國首都首爾和仁川廣域市,西臨黃海,北隔着三八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東與江原道相連,南與忠清北道和忠清南道接壤。京畿道總面積 10,175平方公里,占韓國國土總面積的10.1%。目前京畿道人口超過1,300萬,是韓國人口最多的地方自治團體。
北漢山
漢江自東向西橫穿京畿道,將其分為江北和江南兩大部分。漢江以北地區屬於山嶽地帶,以南則是廣闊的平原地帶。北部的馬息嶺山脈和南部的廣州山脈及車嶺山脈是京畿道山脈的主幹部分。這些山脈越接近西海岸越低,最後變成了平原或丘陵。廣州山脈聳立有國望峰(1168米)、華岳山(1468米)、廣德峰(1046米)、龍門山(1157米)等山峰。北部馬息嶺山脈海拔相對較高山峰有天摩山、摩利山和穴口山等。京畿道與忠清北道交界處的車嶺山脈多為海拔較低的丘陵山地。
京畿道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漢江、臨津江、安城川等。漢江全長514公里,由發源於金剛山附近的北漢江水系和發源於五台山附近的南漢江水系匯合而成,是韓國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積約為27260平方公里,為韓國第一。臨津江發源於馬息嶺附近,在坡州市積城面和汶山邑與漢江主幹交匯,後流入江華灣。安城川發源於安城國師峰附近,流經安城市和平澤市後注入牙山灣,是京畿道與忠清南道的界河。這些河流在下游江口形成了金浦平原、平澤平原等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的沖積平原。
八堂大壩和八堂湖
京畿道海岸線曲折,海灣、半島和島嶼眾多。主要的海灣有江華灣、仁川灣、南陽灣、牙山灣等(合稱京畿灣)。半島主要有金浦半島、仁川半島和華城半島等。主要的島嶼有江華島、喬桐島、永宗島和德積島等。京畿灣潮差非常大。牙山灣和仁川的潮差最大分別達到8.6米和8.1米。挾帶的大量泥沙的漢江、臨川江、安城川等大河在京畿灣一帶形成了廣闊的臨海灘涂。
氣候
京畿道的氣候屬於夏季和冬季溫差很大的大陸性氣候,四季特點較明顯。春天溫暖,夏天又熱又濕,秋天涼爽,冬天寒冷下雪。年平均氣溫為11~13C°,其東北的山嶽地帶氣溫較低,其西南的海岸地區則較高。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京畿灣一帶為-4C°,在南漢江流域為-4 ~ -6C°,在北漢江和臨津江流域為-6 ~ -8C°;從海岸越往大陸越寒冷,氣溫差更大。夏天的地區溫差比冬天小,內陸地區氣溫比京畿灣一帶更高;平澤為其最熱的地方,8月份平均氣溫為26.5C°。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毫米上下,雨量偏大;夏季多雨,冬季天氣較乾燥。東北的內陸地區北漢江流域和臨津江上游的降水量為1,300~1,400毫米,比海岸地區的900毫米降水量高出很多。
行政區劃
水原市
高陽市
九里市
安養市
果川市
軍浦市
龍仁市市政廳
京畿道行政區劃由28市(3個特例市、25個一般市)、3郡構成。受到首爾市衛星城第一批新城市開發的影響,很多郡升格為市。
京畿道轄區的交通網絡完全以區外的首爾市為核心修建,其首府水原市位於轄區南部,北部各市郡難以前往水原辦理業務。自2000年起京畿道在北部的議政府市成立北部廳舍,接管議政府市、楊州市、高陽市、坡州市、南楊州市、九里市、東豆川市、抱川市、漣川郡、加平郡的業務。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
满意度:100 电询